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课题成果 > 课题进展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铜山县大许实验小学 张亚  录入时间:2013-2-28  阅读次数:6999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学策略、用策略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从相关的文献资料上寻求理论支持,查阅名师、名家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仔细揣摩他们的特点、妙处。

⑵调查法

收集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对相关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并作出价值判断。

行动研究法

分组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好、中、差各种类型学生在应用策略解决问题时的问题所在,进行个案分析,缩短认知距离,同时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经验总结法

撰写《教师在教学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教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基于学生经验的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实践方案》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确定课题,学习理论,课题设计。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

围绕课题收集材料、学习理论。

针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相关的教育现象、教育行为。

研究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学生达到的素质目标。

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制定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

第三阶段,案例研究、行动研究。

围绕课题研究,进行案例研究,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围绕研究目标、依据实施方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思想;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发现问题。

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实施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第四阶段,分析总结。

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发扬。

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今后深化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认真分析研究过程,进一步掌握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研究能力。

   措施与方法

1、计划。制定学期研究计划,确定各学期的研究和实施重点。

2、活动。学习、实践、研究、总结、提升。

4、行动。突出重点坚持在实践中落实。

5、档案。做好资料积累工作。

四、研究结果

(一)对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但一线的教师对策略的教学存在很多认识上的不知:

1、策略—— 仅仅是改个称呼吗?

很多老师认为,策略这一单元,就是应用题的集中教学。因为应用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很好的工具,是老教材编排的重头戏,也是我们教学的重头戏。但新教材打破了老教材的编排体系,老师们感到无所适从,把策略的教学当成应用题的教学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策略的教学和应用题的教学究竟有哪些不同呢?新教材为什么不再单设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改成策略教学?难道换汤不换药,仅仅是改个称呼吗?我想这是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的问题。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解题规则的存在与否,可以把小学数学问题分为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两大类。对常规问题而言,其解题规则一般为:公式规则、恒等式规则、定理规则和定义规则。所谓非常规问题,就是没有一般解题规则的数学问题,它的解题步骤序列,可以利用技巧将其转化为等价的常规问题,或分解为若干个小常规问题,或通过分析、综合等方法来寻求。①两类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言,各有自身的价值。学生生活中接触到得以非常规问题居多,非常规问题对于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老教材的编排,把应用题分成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认识了面孔,可以用固定的公式套解,常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而且传统的教材应用题教学分类过细、编排过碎,而一个策略可以统领一片实际问题。可以说,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改革应用题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策略的教学还落实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我们都知道,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是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写答话。但怎样理解题目的意思,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这个操作层面的东西,对学生来讲是含糊的,但是策略的教学弥补了这一不足。比如,四年级下册,把一个长方形花圃沿着长增加3,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学生通过画图,很容易对题目的意思有了准确的把握,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信息加工心理学从广义知识角度对学习进行分类。广义知识观把通常所说的知识、技能和策略统一在一起,分别称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相应地,学习也分为陈述性知识学习、程序性知识学习和策略性知识学习。策略性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技能,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学习方法”,是个体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本质上也是一套操作步骤支配人的认知加工活动。②

观察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其内在的价值做了一个梳理:

 

策略

蕴含的数学价值

三年级

综合、分析

 

四年级(上册)

列表

整理信息、对象的分类

四年级(下册)

画图

数形结合

五年级(上册)

列举

有序思考、分类思想

五年级(下册)

倒推

可逆性思想

六年级(上册)

替换、假设

等量代换、逼近思想

六年级(下册)

转化

等量代换

按照沈重予老师的分法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且常用的策略主要指分析和综合法。这两种思路,对解决每一个问题都是有用的。第二类是技术、技巧性的策略,主要包括整理信息、图形直观、枚举、倒推、替换、消元等。只所以说它们是技术技巧性的,是因为这些策略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能推动分析与综合思路的展开,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显得很有用处。第三类是比较上位的策略,包括方程、假设、转化等。这些策略覆盖面比较广、站位比较高,在进行这些策略学习的时候,需要有比较下位的策略的支持。

2、策略——应该如何教学?

首先,要弄清的是策略和方法的关系。策略和方法是既有联系与又有区别,方法往往有鲜明的行为特征,有较强的可操作成分。方法是可以传授,从外部输入;策略是对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有很强的体验性,策略只能意会,在内部萌生。策略教学往往以方法教学为抓手,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有可能体验策略。例题的编排有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方法的教学,暗线是对方法的体验。教材的编排,正是暗含了形成策略的心理机制——对方法的体验。首先要体验方法的具体内容,它是怎么做的?再体验方法的使用要领,怎么做好?通过以上两点,达到初步学会方法和掌握方法的层面。三是继续体会方法的价值,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对解题有哪些积极地意义?这种方法的价值何在?最后要体验方法的广泛应用,达到对方法有情感赞赏的时候,学生初步有了策略。

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教学,但其他内容都有主要的双基任务,学习策略是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关键在“悟”,要给学生充分的体验机会。形成策略的过程是漫长的,小学数学只是开始,要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策略是在回顾和反思中形成的,让学生经历反思、再认、提升的过程,逐步达到元认知阶段。

常熟市报慈小学王林利老师形成了一套可行的策略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与环节如下:

    “情景·过程·分析·反思·运用”教学模式

    情景呈现 —过程经历 — 思路分析 — 总结反思 — 运用拓展

                                               

 (感悟策略)—(理解策略)—(形成策略)—(优化策略)(提升策略)

这个教学基本模式相对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组合、调整,使之适应教学的动态性。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参阅相关资料。

3、策略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好教学方法和体验策略的“度”

【案例一】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材中的例题为:小明和小方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如图),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许多教师在出示习题后即让学生按照题意进行演示,介绍什么是相遇,什么是相向而行。然后提出书本上的要求,让学生画图或列表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学生画出示意图或列出表格后,即引导学生据图分析数量关系,交流想法,然后解答。紧接着教学“试一试”,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求相距多少米?再练习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若干分钟后,相距多少米?……如此等等,几乎穷尽了行程问题的所有类型。最后简单的总结为“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师在此仅仅满足于“事后诸葛亮式”的点缀,停留在解题获得成功以后以“专家”的口吻去做出“这是……方法”“那是……方法”的点评,这只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将什么样的情境需要“画图”的策略,以及如何运用“画图”的策略真正渗透于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中。

2)把握好例题与变式练习的关系

练习是认知策略从陈述性阶段向程序性阶段转化的最为重要的条件,有效地认知策略必须在各种学习任务和不同的情境中加以练习才能获得。只有通过练习,个体才能把关于认知策略的执行步骤的知识,转化成自觉地支配自己学习行为的程序。当学生仅仅在一种具体的任务情境中习得了某一学习策略,他们不太可能把这一策略应用到其他情境,当他们在长时间内、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应用同一学习策略时,他们就可能认识到这一策略的价值和适用条件,并且主动在新的情境中应用这一策略。学生在各种任务条件下练习运用有效地学习策略,有利于策略的概括和保持。在教学中不能把习题当成例题来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3)每次只教少量的策略

由于认知策略的习得遵循着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需要明晓其适用的条件并能熟练运用其操作程序才算掌握,因此在教授认知策略时,每次不宜教的太多。如果每次教授的认知策略过多,学生往往会肤浅的理解,难以做到充分地练习,也就很难做到真正熟练地掌握这些策略。比如五年级下册“鸡兔同笼”问题,既可以用假设的策略,也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还可以列方程解或者是用算术方法解答。这么些策略,我们很难说孰优孰劣,要注重取舍,正如徐斌老师所说,素材要服务策略,本节课的目标是假设的策略,不能有所偏离。

应当指出,在小学阶段无论是集中教学,还是逐步渗透,所涉及的策略远不只教材编写的这几种策略。其中“分析与综合”、“尝试”、“简化”、“从简单的情况人手”等策略也是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加以运用的。教学时我们要有所选择和侧重,如影随形般地融人各阶段的教学和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①《小学数学专题研究》第107   李星云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110月第一版

②《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第13   庞维国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6月第一版

③《小学数学教学网》   常熟市报慈小学 王林利   录入时间:2009-4-24  

(二)教师捕捉学生信息、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提升

第一次试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66页的例题,完成66-6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解答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列表整理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老师买了一些圆珠笔要送给课堂表现好的学生,想不想要。那要怎么做呢?

1:课堂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动脑思考。……

师:说的好。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不想帮老师解决?

师:我买了15支圆珠笔,每支5角,你能帮老师算算一共花老了几角钱吗?(15 角)好的。老师也买了一些圆珠笔,她花了100角,你知道她买了几只圆珠笔吗?(100 支)

师:很好。出示策略并张贴在黑板上,学生读一读。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查阅资料了,现在,谁能说说你对策略有哪些认识了?(学生说说,含义及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策略)掌声鼓励。

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张贴,学生读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哪些知识?

生说师板书:怎样列表?列表有什么好处?在什么时候要列表?

师:很好,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步形成列表的策略,体会策略的好处

谈话:学校举行读书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同学们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媒体播放,问: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小华、小明和小军三位小朋友到文具店买笔记本,小华买了5本;小明买了3本,用去18元;问小华要花多少钱?

师:播放媒体。可以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找到需要的条件并列表进行整理。指表格问,知道是什么吧?(表格)这叫行,表格有几行?(2行)这叫列,表格有几列?(3列)在表格第一行中,应该填入谁的信息?(小明)第二行呢?(小华)好的,把他们填在材料一中。(学生填写,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播放媒体集体订正。

2、(教师隐去情境图)你能看着表格再来说说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吗?

生……

师:用表格整理信息你感觉怎么样?(简单)

师: 播放媒体。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可以怎样想?在小组里交流。

指生汇报。

1:……

师:播放媒体,哦,你和西红柿想的一样。那么这种想法,我们是从哪里想起的?(条件)教师张贴从条件想起。

师:和他想的一样的举手。

师:还有怎样想的?

2:……

师:哦,你和辣椒想的一样。这种方法我们平时也用过,可能很少去注意它。他是从问题想起的。指生回答,播放媒体。张贴从问题想起。

师:播放媒体,通过整理和讨论,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生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媒体播放。

师:可以答答案了吗?怎样检验?先和同桌说一说。指生检验。(注意不一样的方法)

师小结:好,现在请你回忆一下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先……,列表格可以使使数量关系更加明显;接着……,分析数量关系有两种常用的方法……,然后……,最后……。

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小军的问题吗?媒体播放,要求:拿出作业纸,先画出表格,并填写需要的信息。将你的思考过程填在表格的下方,再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是,播放媒体。

师:现在,老师将两张表格进一步简化,播放媒体。根据上面两题的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

播放媒体,问:你发现了什么?

1: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数也越多;买的本数越少,用的钱数也越少。

2:……

三、巩固练习,应用策略

1、媒体播放“想想做做”第一题。

指导学生分析:想想哪一摞是168毫米?那一摞有多少本?哪一摞是15本?高度是504毫米的是哪一摞?

师:这里面的信息你感觉怎样?(复杂)你打算怎么办?(先列表整理)

生填写在书本上。

集体订正时,播放媒体。

你能根据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吗?

集体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思路。(播放媒体)

媒体播放“想想做做”第二题

星期天,爸爸带着孩子到体育用品商店买球。

媒体播放,提出要求,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集体订正,播放媒体。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买6个足球,每个56元,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求出每个排球多少元?

集体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想法。媒体播放。

媒体播放“想想做做”第三题

媒体播放第三题,问:你打算怎么做?

生:先列出表格,再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评价。

媒体播放“想想做做”第四题。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回到开始,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说说你这一节课有什么收获?

反思:

    教材通过“买文具”的情境,呈现数学信息,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进而让学生体会列表策略的价值,产生学习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但在本次实际教学中,我没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误区。那么,要准确定位目标,就要明确下面四个问题:

1.解决问题的策略不等同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认为本课就是以往的“解应用题”,把目标定位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只关注问题的解答,忽略策略的形成。

2.策略不等同于方法。虽然策略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根据形势而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但策略不等同于方法,方法偏向于门路、程序,用传递的方式就可以学到,是静态的;而策略偏向于计策和谋略,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是充满智慧的思维活动过程,需要用心体会和感悟。

3.列表策略不等同于列表。所以不能把目标定位在学生仅仅可以列表整理信息,而应该让学生经历  从列表整理信息到根据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再到感受价值的系列活动,体验并形成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列表策略不等同于“列表”策略。表格只是一种形式,它的内涵是对应,所以不能止于有形的表格,应该走向无形的整理。从有形到无形还有许多过渡性的办法,如摘录信息、箭头表示对应关系、直接在题目上勾勾画画……最终要求学生能够把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看在眼里,想在脑里,在无形的思维活动中进行整理。虽然本课只要求用有形的表格进行整理,但老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无形的整理。

用表格方法进行整理信息,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按一定的结构填写在表格里,但这个指导的度难以把握。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表格整理信息,如果不经过教师的有效指导,直接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往往都不知所措,或是把问题重抄一遍,或是进行列式解答,或是满脸困惑地傻坐着,很难提供一份比较满意的整理结果。但是,如果教师直接把表格的填法教给学生,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把握指导的度,才能既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既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结构填写表格,又有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过程。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以下是两种比较合适的方法:

1.铺垫法。如在教学新课前,把整段的语言叙述的课程安排情况和课程表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列表整理的简洁、清晰和明了,为下面的学习进行铺垫,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因此,当教师提问学生“打算用什么办法进行整理,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时,学生马上会联想到用列表的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整理,就有可能得到比较满意的表格,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2.步步逼近法。教师先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完条件和问题,接着设疑:“老师要把你们说的信息写在黑板上给大家看,可是有那么多字,很麻烦,怎么办?有没有简炼的写法?……“非常好,能不能再简炼点?”……“已经很接近标准答案了,再简炼点吧。”……这样,教师用很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呈现最合理、最简洁的文字摘录,再加上边线就形成了表格,整个过程简单易行、自然顺畅,学生乐于接受。

列表策略应该完整地包括列表整理信息、根据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而且顺序不能颠倒,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透彻地领会完整的列表策略,解答归解答,列表归列表,很难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有的学生在表格中该填“?”的地方,填上了数据,把本该最后一步完成的内容提到了第一步完成,这说明了学生没有透彻领会列表策略,只是为了列表而列表。要突破这一难点,应注意三点:

1.带领学生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从列表整理信息到最后的列式解答,教师要环环相扣地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才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2.启发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理出解题思路。列表的目的是为了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所以要引导学生看着表格顺着两条思路去想,从“318元”这对数量,想到能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综合法),从“5?元”这对数量,想到要先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分析法),两条思路交叉在“每本笔记本多少元”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找到了。这样的引导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表能够更明了、更快捷地分析数量关系,学生也就不会把列表整理和其他的步骤割裂开来,只为列表而列表了。

3.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策略的有效形成必然伴随着对行为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行恰当的总结、归纳,才会使学生更清晰地体会列表策略的完整过程,并把整个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体会列表策略的价值,并自觉应用该策略解决问题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但由于教材中呈现的例题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对归一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摹握得比较好,所以,学生不列表也能解决,这样不仅列表整理信息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得不到体现,不利于引发学生形成列表整理信息的内在需求,而且会让学生觉得列表整理是老师和课本另外强加的额外负担,难免产生应付、厌烦的情绪,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进行对比。

1.将列表整理与情境图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情境图里的信息是复杂的、凌乱的、情景化的,有的信息还是多余的;而表格里的信息是简洁的、有序的、数学化的,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都与要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有助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滤去点缀的情节性内容,把握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能够简化我们的思路,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列表整理的合理性、必要性,体会到列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  愿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

2.将列表整理与学生的其他整理形式进行对比。学生的其他整理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画线段图”、“画示意图”“文字记录”等等,引导学生将列表法与这些方法进行对比,学生就能明白列表整理是最好、最简单的方法,从而形成对这一策略价值的进一步体验。

针对第一次的试讲中存在的问题,我又进行了教学方案的调整,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如下:

课前交流:同学们平时爱读书吗?

介绍乌鸦喝水的故事,并提问:乌鸦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并提问:曹冲用了什么办法在不伤害象的基础上称出了象的重量?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揭题:在学习生活中,策略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介于具体的求解方法与抽象的解题思想之间,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运用。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数学学习中接触“策略”这个抽象概念。本环节旨在通过课前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策略的意义,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激发内需,形成策略

1.探究例题,寻求策略。

(1)呈现情境。学校为迎奥运举行了“读书万里行”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同学们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   

【教材中例题的情境内容简单,列表较为简单,改编后的情境图中增加了  “我用去了42元”、“小军买了几本笔记本”两条信息,使情境中的信息涉及多个条件与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整理信息?怎样整理信息才便于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思考能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

(2)整理信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

 (3)展示交流。充分展示学生整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整理方法的特点,初步认识列表整理信息的优势。  

【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会尝试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会用笔画一画,标出有效信息;有的学生可能只是将情境中的信息抄了一遍,不思考如何简化信息;还有的学生能摘录有效的信息,并有序排列,等等。本环节旨在唤醒学生整理的经验,展示学生已有的整理信息的策略,让学生体验整理信息策略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列表整理信息的优越性。】

(4)学生列表。全班学生根据情境信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5)教师指导。教师选择学生列出的不规范的表格,引导学生认识表格的结构、理解表格里的内容,思考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要填在同一行。 (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如买3本要用18元钱。)

(6)看表说信息。让学生看着表格复述题意。

(7)知解决问题。①观察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②归纳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思路: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8)简化表格。①多媒体演示简化表格的过程。 ②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表格是否可以简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9)说说列表整理信息的优点。引导学生讨论用表格整理信息的优点,并得出:表格能使信息的呈现形式更简洁、更有规律,便于我们发现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列表整理信息的价值,了解用表格整理信息的优势,掌握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2.反思交流,体验策略。

探讨:上述问题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这种策略有什么特点?

【策略的有效形成必然伴随着对行为的不断反思。这就须要教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其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清晰地体会列表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方面的优势,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灵活选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巩固拓展,提升策略

1.完成教材第67页第2题。

2.投篮比赛。用画面及录音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共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共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60分。①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②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第l题是与例题完全不同的“归总”题,第2题有丰富的信息、多余的条件、复杂的问题。本环节仍然把整理信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不要求全体学生都用相同的形式整理。学生可以在无形的思维活动中整理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可以在题目上勾勾画画整理信息,可以通过摘录信息或列表整理信息。本环节旨在通过新颖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整理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避免机械地记忆和简单的模仿。】

(三)研究成果

1、《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获市级二等奖

220099月,承担了一次片级公开课,内容为《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3、参加了200911月份举行的县级优质课评选

五、存在问题

由于策略教学的容量很大,注重的是对策略的体验,解决的是普遍的问题,往往课堂难以如期完成教学任务,与现在提出的高效课堂相违背。

六、下步打算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策略是隐形的,是不能言传的,是要学生领悟的,这样“玄而又玄”的知识,怎样让学生有意义的建构,充分的体验蕴含其中的数学的思想方法,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读书笔记:

孩子创造性丢失谁之过?

课改:挑战教师行为

课堂精彩生成:尽在生命活动中(本文或铜山县论文评比一等奖)

三维解读: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案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录及听课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县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浅谈对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认识(省级三等奖)

以上八篇文章自己认为质量较好。

上一篇文章:《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
下一篇文章:《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与现实数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版权说明
版权: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建议浏览器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南京奇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ICP备案编号: 苏ICP备05026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