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课题成果 > 课题方案
《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作者:《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录入时间:2012-12-11  阅读次数:893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因而,我们在承认数学工具价值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文化价值。数学教学只有放在数学文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中进行,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示出旺盛的生命活力。然而,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数学一直以科学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的学习中。在学生眼里,数学是冷峻机械、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是单一、了无生气的数字、符号和图形。数学课堂漠视数学本身所蕴含的鲜活的文化背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与模仿,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使得数学原本具有的丰富意蕴(即文化气质)一点点被剥落,并逐渐为数学课堂所遗忘,以致本属文化范畴的数学,正渐渐丧失着它的文化性。因此,让数学变得文化些,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是我们数学教育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重申数学文化,呼吁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就成为数学实践层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研究》这样一个课题。

该课题的提出,对学生而言,利于开阔视野、激发兴趣、推动创新,提高学的趣味性;对教师而言,利于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深化知识深度,提高教的有效性;对学校而言,利于拓宽素质教育渠道、扩大素质教育领域、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试图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学校、教师、学生都能浸润在数学文化这样的环境中,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从而达到让数学这门课程成为学生和谐成长的重要元素。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数学: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数量的科学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较确切的说法就是: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数学。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应用数学。

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不同的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狭义上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上,除这些之外,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以及它们所包含的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数学文化系统。

三、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当前,相关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有,但不多。从现有的资料看,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较突出的是苏州市教研员朱红伟老师主持的省重点课题构建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的研究之子课题小学数学教材如何更好发挥传承数学文化的功能 2008 6 月在吴江平望正式结题。他们的经验是传承数学文化需要教师的文化底蕴作保证。数学教师只有努力演绎数学文化的厚重与缤纷,才能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睿智与豁达,才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除此之外,大都只是初步构建了调查研究的基本模式,粗略确定了内容结构的基体体系,肤浅凸显了实验研究的基本成效。离实验研究的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内容宽泛,宏观层面的研究多,微观层面的研究少,对主要内容的深度挖掘不够;(2)研究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思考、解决的对策少;(3)陈述结论的多,体现过程的少,可操作性不强;(4)构建的解决方案,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

四、研究目标、内容、重难点、方法及人员分工

1.研究目标:

1)找准数学四大领域数学文化渗透的切入点,探索出每一领域“数学文化渗透”的一般策略。

2)丰富小学数学文化内容体系,构建生命的、生本的、生活的数学课堂文化。

3)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从本质上改变学习数学的目标,从而让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智慧。

4)创新教学方式,积累一定量的、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数学文化渗透”的经典课例,为今后数学文化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2.研究内容:

1)选取典型课例,探索数学四大领域渗透数学文化的一般策略。美国应用数学家M•克莱因曾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漫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可见,数学文化魅力的独特。只有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从本质上改变学习数学的目标。因此,选取典型课例,探索出数学四大领域渗透数学文化的一般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2)整合地域特色文化和数学文化,构建生命的、生本的、生活的数学课堂文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主动摄取、积极建构的数学文化场景,发挥数学的无限魅力,去激发和浇灌学生与生俱来的灵性和好奇心,倾听学生生命的自由感悟,光大学生探究的天性,就必须整合域特色文化和数学文化,构建生命的、生本的、生活的数学课堂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显现智慧的个性。

3.研究重难点:

要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灵性、智慧有个性,就必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渗透数学文化,即探索出数学文化渗透的一般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如何构建生命的、生本的、生活的数学课堂文化,让学生在课堂及生活中感悟数学文化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4.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师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定期进行数据整理。

2)文献资料法: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关注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为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照。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边反思,边修正,不断探索最佳实施策略。

4)比较法:一例多堂,对比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5)个案分析法:对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实现提升,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6)经验总结法:按计划分阶段收集和总结数学教学各领域各年级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对各种内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和整理,逐步形成成果,促进项目研究步步深化。

5.人员分工:

  强:课题顾问,负责课题的宏观指导和专题辅导。

臧艳东:名誉组长,负责课题的理论及实践指导。

王兆友: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提供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支持。

  刚:组长,负责课题的实施与管理工作,提供课题开展的科研手段保证。

谭长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拟定研究计划和方案,撰写阶段性小结和结题报告,六年级教学实验。

纪以超:副组长,负责主题研讨活动的安排与组织,课题资料的收集、存储,创办专题网站,二年级教学实验。

何培玲:副组长,负责各子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搜集对数学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资料,三年级教学实验。

李红侠:副组长,负责课题例会的召集与组织,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案例、课件,四年级教学实验。

陈兰、陆想、张永平、吴伶俐:实验教师,负责搜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资料,一年级教学实验。

于小青:实验教师,负责各项活动标语的撰写及活动记录的记载,二年级教学实验。

许倩、周璇:实验教师,负责搜集对数学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资料,二年级教学实验。

张红、周业艳:实验教师,负责搜集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材料,三年级教学实验。

宋丽:实验教师,负责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案例、课件,四年级教学实验。

华苏梅、王永:实验教师,负责搜集一些数学家曲折的人生道路和探索过程的资料,五年级教学实验。

周红梅:实验教师,负责搜集数学四大领域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经典课例,六年级教学实验。

五、研究进度计划及具体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 3 —2012 7月)

1.选定研究课题——《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研究》。

2.搜集研究资料——占据与本课题有关的情报资料。

3.确立研究方向——整理、分析情报资料,调查、了解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并分析优劣,确定研究内容。

4.制定研究计划——构建基本研究框架,确定实验班级、教师。

5.成立研究小组——公布研究人员名单,召开座谈会,成立研究小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6.组织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并上报。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20128月—201211月)

1.落实实验项目——按照申报评审书的分工,落实实验项目。

2.拟定实施方案——立足校本,聚焦课堂,认真调研,深入剖析,撰写详实可操作的课题研究方案。

3.培训实验教师——广泛收集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文献资料。

4.邀请专家开题——根据南京东方教育科学研究提出的课题管理办法,以学校的名义,诚挚邀请市教研室相关领导、市数学教学专家(特级教师)、教科研负责人、数学骨干教师、数学学科学术团队成员等,莅临我校检查指导课题开展工作。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2 12 —2014 3 月)

1.开展研究工作——按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并把每一个细节落到实处。

2.测评实验效果——定期对实验班级进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业成绩等进行实验测量,不定期对实验教师的研究状态、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了解和调研,以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3.总结实验经验——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和专题研讨及培训活动,不定期召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会,总结实验经验及教训,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4.完善实验方案——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调整和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以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5.梳理实验成果——交流研究体会,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论文,积累研究成果,并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4 4—2014 9 月)

1.汇总、提炼实验过程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总结。

2.对比研究数据,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3.申请结题,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结题验收。

4.推广实验研究成果,加快推进数学素质教育进程。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核心成员情况分析

1)主持人:

本课题主持人谭长存,新沂市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徐州市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教研工作,课堂教学曾多次获徐州、新沂市优质课评比、基本功竞赛一等奖;主持省、市、县级“十五”、“十一五”研究课题9项,均已圆满结题;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历和经验,在《江苏教育》、《教育研究与评论》、《学校管理》等省、市、县级教学刊物上发表论文、经验总结20余篇;课题实验的组织经验与能力较高,善于合理安排和利用人力、物力资源,并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来负责本课题科学有效地实施。

2)核心成员: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是本科学历,学校骨干教师,在学校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平时,读书学习扎实,教学科研务实,具有浓厚的教学科研意识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其中,王兆友是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纪以超、何培玲、张红、华苏梅、周红梅、于小青是小学高级教师,陈兰、宋丽是小学一级教师;陈兰、张红曾获徐州、新沂市优质课评比、基本竞赛一、二等奖;华苏梅、何培玲在国家、省、市、县级发表论文多篇。

2.保障条件分析

1)资料设备的保证

本课题研究是由校长王兆友、副校长尹刚挂帅负责的全校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配套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可靠保障。学校承诺课题组成员所必需的理论书籍一定在第一时间内购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全天候向课题组成员开放,课题组所有成员配有专用的办公电脑,保证课题顺利实施。目前,课题组已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约10万字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这将有利于本课题在研究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

2)科研手段的保证

①组织保证:成立以校长王兆友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和以副校长尹刚为首的课题实施小组,构建科研网络,保障课题顺利实施。

②制度保证:在课题组长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协调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制度,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评优、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

③师资保证:聘请一批专家(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相关领导和全国知名的学者、专家。)组成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使我们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都具有专家的指导,有利于课题实验研究规范地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组人员,既有教学一线的骨干,又有知识渊博的领导及专家,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且热心于教育科学研究。

④物质保证:学校在研究经费、物质技术条件等方面予以全力的保障。保证财力、物力、人力及时到位,对课题所需的一切开支和研究条件一并予以信誉保证。

⑤时间保证:为使该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课题组项目研究活动每月进行一次,每次课题项目活动力避不必要的“人为管理”,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学习和研究时间,提高自主创新教育的能力。

七、预期达到的目标及研究成果

1.预期达到的目标:

1)工作、研究报告,经验论文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可、表彰、推广,或在省、市、县级教育教学刊物发表。

2)优秀案例、论文集锦对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有借鉴意义,具有可读性和可推广性,能帮助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深刻地认识数学和真正地去应用数学,加快推进数学素质教育进程。

3)优秀课堂实录、典型活动录像对学校、教师发展有促进作用,具有观赏价值和欣赏性。

2.最终研究成果

1)论文

①阶段报告、结题报告

②成功经验论文

2)集锦

①优秀案例集锦

②优秀论文集锦

3)音像制品

①优秀课堂实录

②典型活动录像

上一篇文章:《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估算编排及教学研究》研究方案
下一篇文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实施有效数学课堂的研究》课题方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版权说明
版权: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建议浏览器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南京奇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ICP备案编号: 苏ICP备05026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