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随笔集萃
让教师的“放”成就学生的“收”
作者: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浦玉宇  录入时间:2022-6-28  阅读次数:810

尽管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多年,但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仍然比比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不肯放手,不敢放手,不会放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也就要求教师敢于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实践,去观察,去思考,通过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放”,有助于学生收获丰富的体验,实现思维的有效发展。

一、放手“设计”,成就“梳理”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大家掌握得怎么样呢?我们需要先复习一下。你能帮助老师设计一道复习题吗?说说你设计的目的。

学生独立设计。

师:谁来汇报自己设计的复习题?

124×17,我想看看大家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对不对。

289×78,我设计的题目中两个乘数都比较大,我想看看同学们计算时细不细心,特别是需要连续进位能不能做到计算正确。

360×47,我设计的是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我想看看大家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能不能使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道理。下面就选择你们设计的题目一起来算一算。

……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观念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学习新知之前的复习很重要。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复习、梳理、归纳,既有利于在后续学习中自主迁移,也便于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促进相关知识的整体建构,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复习环节一般都是由教师设计相关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交付的任务,而不是基于学习需求的自主行为。这样的复习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主设计复习内容的环节。学生拥有了设计选择的权利,就能充分激发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甚至能主动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思考:“设计怎样的复习题才可以了解同学们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呢?”从课堂交流不难看出,学生在设计时,有的聚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有的瞄准计算中的难点和关键,有的关注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教师能想到的,学生都想到了,甚至教师没想到的,学生也想到了。教师的放手,使得原本“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这样的复习,必然能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习惯,提高梳理知识的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和有价值的。

二、放手“体验”,成就“经验”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规,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边画边体会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尝试画圆。

师:谁来交流一下画圆的体会?

1:画圆时,圆规的针尖要固定,不能移动。

2: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也要固定,不能出现变化。

3:圆规旋转的时候要稍微倾斜点。

4:用圆规画圆,最好一气呵成,要不然边线容易出现不平滑。

师:综合同学们画圆的体会,用圆规画圆可以分三步进行,两脚分开——固定一点——旋转成圆。画圆过程中,针尖要固定在一点,不能随便移动;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确定后不能改变。现在,你能再画出一个大小不同的圆吗?

生:(齐)能!

学生再次用圆规画圆。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活动经验不仅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不可传递的,简单地告知或讲解,很难有效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在经历中体验,进而经由反思交流,才会积淀成个性化的经验与感悟。正如杜威所说:“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获取多样化的信息,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怎样用圆规画圆?怎样可以把圆画好?这些办法和经验不能仅靠讲解和说明来获得,而应在实际操作、思考和体验中逐步形成,就如“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带着任务去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体验画圆的方法,积累怎样才能画得更好的经验。这样的过程经历与单凭教师讲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了体验,生发了思考,其收获是直接的、深刻的、有效的。

三、放手“反思”,成就“提升”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可以这样来做——先是理解题意,接着整理条件和问题,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并检验。

师: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很好!

生:我知道当题目里的信息比较复杂时,可以用合适的方式把信息整理一下,这样看起来就会更清楚。

师:有哪些具体的整理方法呢?

生:可以用文字简单地摘录,也可以列表整理,有的时候还可以画画简单的示意图。

师:说得真好!大家还有什么收获?

1: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从条件出发去想,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去想。

2:算出得数后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可以把求出的问题当成已知条件放到原题里去检验。

3:我觉得在读题或者列式解答时都要细心,不能搞错题意或写错数字。

……

反思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再认识,它是深化问题理解、优化思维过程、发展元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回顾与反思,学生可以把点状的知识关联成完整的结构,可以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提炼思维经验,获得学习体会。一般来说,学生在每节数学课上都会不同程度地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有时还会积累一些动手实践的经验。这些知识、方法和经验,犹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课堂的不同时段,需要通过回顾与反思把这些“珍珠”捡拾起来,或关联,或提升,或感悟,惟此它们才能散发出熠熠光彩,发挥其独特的数学学习价值。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后,会有很多零散的收获。比如,如何把复杂的信息进行整理,如何选择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路径,如何列式解答,如何进行检验,等等。对于这些在过程中感受到的方法以及初步形成的经验,教师如果不加以总结与提炼,那么学生的收获充其量只能是模糊和片面的。如果教师在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后,放手让他们回顾反思,将阶段性学习中积累的方法、经验总结提炼出来,就会放大学生的课堂收获,从而使他们从学会解题走向发展素养。

综上所述,“放”是一种策略,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智慧。恰到好处地“放”,能使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实在、学得活泼。在数学课堂上,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上一篇文章:让课堂小结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下一篇文章:扑克牌游戏:为数学课堂增趣添彩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版权说明
版权: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建议浏览器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南京奇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ICP备案编号: 苏ICP备05026912号